Thursday 24 September 2015

你觉得伦敦怎样?

想个像样的标题都这么难...果然久不更新的后果就是写得磕磕绊绊,活该。


看了看日历,发现自己来到伦敦已经有两个星期了。

如果用颜色去描绘这个城市,那么伦敦的主色应该是黑色、灰色、褐色、深蓝色... 再加上一点深红色。这就是伦敦的基调——经典、稳重而刻板的。就个人而言我其实非常喜欢这种颜色组合,内敛而低调,不哗众取宠,却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隐没在新一股兴起的潮流中。

可是来了两个星期后,我突然发现,伦敦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内敛。




话说有一天晚上。

一只路痴晚期病人在地铁站里看着路线图,表情有点迷惘,周遭有点冷清,再加上当天晚上下了点小雨,淋了雨后整个人的身影显得有点颓靡而萧瑟。呆愣在路线图前思考应该乘Southbound还是Northbound,肩上就被轻拍了一下。

还没来得及把耳机摘下,就听到了一句带着浓浓英腔的 “Are you alright?”。转过身去时,看到了一张略带担忧的脸。一边暗自诽腹自己难道真的看起来真的那么狼狈,一边略带窘迫地告诉她我只是好像有点迷了路... 她听罢松了一口气,问清楚了以后笑了笑指了个方向。一顿谢谢和不客气之后,我们准备分道扬镳。

临走之际,她忽然回头问了一句,“You sure you're alright?”

而我就这样突然被暖了一下。

...
再话另一天晚上。

某只伪文艺青年去看了场音乐剧。

演员和舞蹈都很棒,场景很震撼,故事很感人... 但这一次让我感受最深刻的竟是最后谢幕的时候。确切地说,是大家起立鼓掌的时候。

上一次在香港看了歌剧魅影,谢幕时好几个人尝试站起来鼓掌,但到最后竟是很尴尬地坐了回去。说不上有多失望,但就只是觉得稍许美中不足而已。

而这一次的谢幕几乎同一时间,整个礼堂的人站了起来欢呼。鼓掌。吹哨。场内的年轻人几乎是立马站了起来,身旁的中年夫妇手挽着手站了起来,而坐在我正前方的一对老年夫妇虽然动作缓慢不便,却还是互相扶着慢慢地站了起来。

那一刹那内心真的是感动而澎湃的。

或许是气氛的渲染,但我突然觉得,这种可以毫无顾忌,发自内心地认可别人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
这个城市的人虽然走路步子很大但节奏一点都不快。买个电话卡用了十分钟解释配套但花了三十分钟在唠嗑日常,去银行问个开户口的事情竟然先给我推荐起起伦敦哪些景点值得一游。而后面排队的长龙?Sorry,他看不到。

这个城市的人办事效率可能没这么高,但我就是不想把它拿去和别的城市比较孰优孰劣。作为一个客人,我只想默默地,静静地,更深入地去感受这个城市的情绪和情怀。

最后说一句在这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Have a nice day.




Friday 27 June 2014

与理发师的抗战

回家了写点轻松的,就写写理发的事儿。

我一直觉得,剪头发时和理发师沟通的成功与否,全凭理发当天的运气和人品。

还有就是经过多次的教训以后我才发现有些理发师好像不太懂“修一点”的重点在于“一点”,而不是“修”......

当然可能身为女生对于这一方面的感触会比较多。理发以后问老弟得到的评语除了好不好看(基本上说不好看时我已经让他好看了),就是剪了好多或者是没剪多少。所以写的都是男理发师,我姑姑理发时感觉上拿捏得不错^^。

Tuesday 17 December 2013

大隐隐于市

有人说过, 人在一生当中若是想要进步,就必须做到这两件事。

阅读。

和有阅历的人说话。


Tuesday 15 October 2013

错过的美丽

总希望自己在离开家以后的第一篇文是对自己极具启发性和纪念性的,而今天终于如愿了。


Friday 14 June 2013

往事不堪回首

上回说到自己对考试后从忙碌学生转成了赋闲在家的休假族这一身份转变感到格外不适应。

于是在家把自己以前的旧东西拿出来整理,把什么旧照片旧周记旧收藏这些封尘已久的东西统统找了出来。

这一看,不得了。

然后就是掩面哀嚎。

Thursday 13 June 2013

又一章

直到今早起床看见书桌上一叠等待整理的书籍笔记,我才真正意识到——考完了,自己又再一次毕业了。

兴许是贱骨头作祟,预期中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接着到来的,便是无尽的空虚感。

从没想过自己竟然有一天会因为不用读书了而倍感失落。果然,教育的力量是可怕的。

Sunday 3 March 2013

三月三

三月三,朋友戏称日期与我名字相应。于是突发奇想,过来逛逛自己遗弃已久的部落,给六个月以后的自己留个念想。毕竟到时候再看一遍,心境或许会有很大的变化了吧?

三月了呢。

忽然想到,再过数个月,我便要换了身份,尝尝当海外学子的滋味。总是看着别人的照片别人的状态,却无从想象自己出国留学时会是怎样一副光景。不过想想,思念的人事物,总是少不了的。